重置

声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大鼠标

光标

副屏

帮助

固定

快捷方式

读屏

退出

返回
顶部

儿童发育行为科

儿童发育行为科

1、科室发展过程、科室重点诊治范围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发育行为科始于1986年设置的儿童心理门诊,针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发育障碍进行评估、测试、诊断和心理咨询及家长指导。

2002年成立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经由原河南省卫生厅批准、依托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成立的儿童发育行为障碍防治的首家专门机构,是河南省开展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自闭症)、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抽动障碍(抽动症)、学习障碍、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构音障碍、情绪障碍、睡眠障碍、饮食障碍、心身疾病及常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等专项咨询、评估、诊断、干预教育训练的医教康相结合的专业科室和综合性康复教育训练基地。

2014年成立首家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病区—儿童发育行为医学科。

2019儿童发育行为科发展为拥有1个门诊,5个病区,5个干预治疗区。

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采用国内外先进且有循证依据的诊断、评估及干预治疗手段开展日常诊疗工作,针对儿童生长发育中常见的心理及发育行为障碍和行为问题如孤独症、智力障碍、多动症、抽动障碍、学习困难等进行筛查、评估、诊断、治疗及家长指导。同时进行面向全省及全国部分地市的医务人员及家长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及指导。

 

2、科室床位设情况、先进设备器械配备

现设置病床225张,分为1个门诊,5个病区和5个康复训练区。每个病区设置床位45张。一楼门诊位于儿童发育行为医学大楼(南院区22号楼)1楼,5个病区位于儿童发育行为医学大楼(南院区22号楼)2至6楼,5个训练区位于23号楼1楼和26号楼。因为疗效显著,病房常年处于加床状态。

主    任:禹东川

护 士 长:徐海萍

地    址:郑州大学三附院(省妇幼)南院区22号楼、25号楼、26号楼及23号楼1楼。

先进设备器械配备有: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听觉功能训练系统等。

3、科室人员配置情况

科室拥有一支由160名老中青、医教康结合的特有的专业人员组成的队伍,包括医师护理、心理治疗师(咨询师)、康复治疗师、特教老师等,其中医师29人,护理岗位人员48人,治疗师80高级职称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博士4人,硕士40人、中级以上职称40人。心理治疗师30人,国家二/三心理咨询师近50人。8人是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人员上岗培训省级师资。

4科室在全省的地位、承担的角色

儿童发育行为科是河南省在儿童发育行为诊治领域的探路者和领跑者,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南省心理行为中心、河南省儿童发育行为与学习医学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也是河南省残联0-6岁残疾儿童筛查评估中心、河南省卫健委孤独症康复质量控制中心、全国自闭症儿童家庭关怀行动自闭症诊断干预培训示范基地、河南省医教康联合研究实践基地的依托单位。是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自闭症防治专委会、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儿童心理卫生专委会、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孤独症康复分会、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出生缺陷防治分会、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委会、河南省妇幼保协会儿童发育行为专委会等依托单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儿童发育行为科目前已拥有一个门诊、五个病区(共计225张床位),推动了河南乃至全国孤独症诊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发展,成为我国在儿童发育行为诊治临床实践方面有影响力的科室。

作为省级妇幼保健院、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及河南省孤独症康复质量控制中心,常年对全省相关儿童发育行为人员进行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开展病因学研究,预防和减少各种心理行为疾病患儿发生。同时对婴幼儿进行筛查,及早发现和干预治疗,做到防、治、康一体化,提高河南省儿童孤独症和智力障碍康复教育质量,促进我省儿童发育行为医学水平的发展。

5科室学术地位

儿童发育行为科是河南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郑州大学儿童心理行为疾病硕士培养点,河南省儿童发育行为与学习医学重点实验室。

2007年被中国残联、河南省残联、郑州市残联确定为“十一五”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

2011年被河南省残联和郑州市残联指定为河南省和郑州市儿童孤独症和智力残疾诊断定点机构。2011年美国中央大学儿童孤独症康复中心与广州中山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牵头制定儿童孤独症诊断评估量表,儿童心理行为中心作为全国十省项目单位之一参加了中国孤独症诊断量表的制定。

2012年10月参加国家卫生部妇社司儿童处与中国残联共同组织的“全国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的制定,撰写了“儿童孤独症残疾标准、转诊路径和早期干预”等内容。

2014年被中国残联指定为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资助机构。

2015年参与撰写了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残联组织的“孤独症机构准入标准和康复教育从业人员上岗培训执业规范”等内容。

2015年至今承办国家残联及省残联12期孤独症康复教育人员上岗培训,对全国12省50家定点机构及河南省各地市的孤独症康复教育人员进行上岗培训。

2016年获批国家级(中国残联)孤独症康复技术人员上岗培训基地。

2017年引进世界卫生组织养育者技能训练项目(CST),2名医生拥有国家级师资资格,在河南省进行引进推广。

2018年在河南省卫健委及河南省教育厅的联合主持下,与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共同成立了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合作共建 “河南省医教康融合教育实践基地”,开创了孤独症儿童医教康融合教育的先河,为孤独症儿童更好地康复训练、更系统地接受教育、更积极地融入主流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我省特殊儿童学前融合教育发展。同年,与郑州市二七区检察院合作成立河南省未成年人关爱中心,通过“医检法”相结合的模式,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一站式的心理矫治等治疗。

2019年由河南省卫健委的批示授予河南省孤独症康复质量控制中心。

2021年由河南省卫健委批准授予河南省儿童发育行为与学习医学重点实验室。

6、科室技术优势/亮点

科室设有孤独症、多动症、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学习困难、智力障碍、抽动障碍、情绪障碍、睡眠障碍、饮食障碍、身心疾病和遗尿症等专科,针对这些疾病按照业务流程标准化、服务项目标准化的诊疗流程,进行评估、诊断及综合性的干预治疗,同时针对家长、教师和相关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为更多有心理行为疾病的儿童和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患儿得到有效及时科学的诊治。

2002年科室开始在结构化的模式下运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开展对孤独症、智力障碍和言语语言发育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训练,并逐步形成了心理行为中心所特有的综合康复干预模式,集个别化训练、小组训练、集体训练、家庭干预和融合教育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形式,根据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分层次分组别选择个性化的干预目标,课程难度循序渐进,采用有循证支持的科学方法,对孤独症、智力障碍和语言发育障碍儿童开展全方位、科学、个性化综合干预训练。在全省率先构建高质量的学前融合教育、入学准备及学龄期学习困难儿童的能力提升,使孤独症、智力障碍、言语语言发育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更好融入普通教育。

目前科室采用国际通用的专业诊断评估工具,如ADOS、ADI-R、GESELL发育诊断量表、韦氏智力测验、语言发育行为里程碑评估(VB—MAPP)、儿童心理教育评核(PEP-3)、学习能力、执行功能评估、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测验等100多项心理诊断评估项目,精准评估诊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采用结构化教育(TEACCH)、回合式教学(DTT)、关键性技能干预(PRT)、社交故事、人际关系干预发展训练(RDI)、地板时光、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训练、照顾者技能训练项目(CST)、执行功能训练、沙盘游戏治疗等,针对各种儿童心理行为疾病开展精准评估诊断康复教育治疗,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儿童发育行为科是河南省诊治孤独症、语言发育障碍、学习困难、智力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等儿童发育障碍的高水平综合性临床科室。儿童发育行为科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诊断评估工具,实现对患儿的早期筛查和精准诊断,为各种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制定个性化干预训练方案,并采用国际主流的循证干预方法,系统开展对孤独症和智力障碍等儿童发育行为障碍患儿的早期干预,实施精准的康复训练治疗,取得了显著的康复训练效果,提高了河南省在儿童发育行为障碍诊断与康复干预领域的临床业务水平。

作为省级妇幼保健院的业务科室、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及河南省孤独症康复质量控制中心的挂靠单位,儿童发育行为科常年对河南省儿童发育行为专业人员进行相关专业技术培训与指导,并接受全国各地妇幼保健系统及医疗卫生、残联、民政等专业人员进修学习;系统开展儿童发育行为相关的病因学研究,积极探索预防和减少各种心理行为疾病的机理机制;建立儿童发育行为障碍防治的三级网络,对婴幼儿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做到防、治、康一体化,为促进和提高河南省儿童发育行为医学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7科室成果/创新/荣誉

科室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南省儿童发育行为与学习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儿童数字康复工程研究中心。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5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GPR139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82301695。发表论文国际期刊(SCI)50余篇,国家级及核心期刊200余篇。编写著作30余部,带教硕士研究生20余名。


1、科室发展过程、科室重点诊治范围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发育行为科始于1986年设置的儿童心理门诊,针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发育障碍进行评估、测试、诊断和心理咨询及家长指导。

2002年成立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经由原河南省卫生厅批准、依托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成立的儿童发育行为障碍防治的首家专门机构,是河南省开展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自闭症)、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抽动障碍(抽动症)、学习障碍、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构音障碍、情绪障碍、睡眠障碍、饮食障碍、心身疾病及常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等专项咨询、评估、诊断、干预教育训练的医教康相结合的专业科室和综合性康复教育训练基地。

2014年成立首家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病区—儿童发育行为医学科。

2019儿童发育行为科发展为拥有1个门诊,5个病区,5个干预治疗区。

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采用国内外先进且有循证依据的诊断、评估及干预治疗手段开展日常诊疗工作,针对儿童生长发育中常见的心理及发育行为障碍和行为问题如孤独症、智力障碍、多动症、抽动障碍、学习困难等进行筛查、评估、诊断、治疗及家长指导。同时进行面向全省及全国部分地市的医务人员及家长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及指导。

 

2、科室床位设情况、先进设备器械配备

现设置病床225张,分为1个门诊,5个病区和5个康复训练区。每个病区设置床位45张。一楼门诊位于儿童发育行为医学大楼(南院区22号楼)1楼,5个病区位于儿童发育行为医学大楼(南院区22号楼)2至6楼,5个训练区位于23号楼1楼和26号楼。因为疗效显著,病房常年处于加床状态。

主    任:禹东川

护 士 长:徐海萍

地    址:郑州大学三附院(省妇幼)南院区22号楼、25号楼、26号楼及23号楼1楼。

先进设备器械配备有: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听觉功能训练系统等。

3、科室人员配置情况

科室拥有一支由160名老中青、医教康结合的特有的专业人员组成的队伍,包括医师护理、心理治疗师(咨询师)、康复治疗师、特教老师等,其中医师29人,护理岗位人员48人,治疗师80高级职称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博士4人,硕士40人、中级以上职称40人。心理治疗师30人,国家二/三心理咨询师近50人。8人是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人员上岗培训省级师资。

4科室在全省的地位、承担的角色

儿童发育行为科是河南省在儿童发育行为诊治领域的探路者和领跑者,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南省心理行为中心、河南省儿童发育行为与学习医学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也是河南省残联0-6岁残疾儿童筛查评估中心、河南省卫健委孤独症康复质量控制中心、全国自闭症儿童家庭关怀行动自闭症诊断干预培训示范基地、河南省医教康联合研究实践基地的依托单位。是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自闭症防治专委会、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儿童心理卫生专委会、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孤独症康复分会、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出生缺陷防治分会、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委会、河南省妇幼保协会儿童发育行为专委会等依托单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儿童发育行为科目前已拥有一个门诊、五个病区(共计225张床位),推动了河南乃至全国孤独症诊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发展,成为我国在儿童发育行为诊治临床实践方面有影响力的科室。

作为省级妇幼保健院、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及河南省孤独症康复质量控制中心,常年对全省相关儿童发育行为人员进行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开展病因学研究,预防和减少各种心理行为疾病患儿发生。同时对婴幼儿进行筛查,及早发现和干预治疗,做到防、治、康一体化,提高河南省儿童孤独症和智力障碍康复教育质量,促进我省儿童发育行为医学水平的发展。

5科室学术地位

儿童发育行为科是河南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郑州大学儿童心理行为疾病硕士培养点,河南省儿童发育行为与学习医学重点实验室。

2007年被中国残联、河南省残联、郑州市残联确定为“十一五”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

2011年被河南省残联和郑州市残联指定为河南省和郑州市儿童孤独症和智力残疾诊断定点机构。2011年美国中央大学儿童孤独症康复中心与广州中山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牵头制定儿童孤独症诊断评估量表,儿童心理行为中心作为全国十省项目单位之一参加了中国孤独症诊断量表的制定。

2012年10月参加国家卫生部妇社司儿童处与中国残联共同组织的“全国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的制定,撰写了“儿童孤独症残疾标准、转诊路径和早期干预”等内容。

2014年被中国残联指定为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资助机构。

2015年参与撰写了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残联组织的“孤独症机构准入标准和康复教育从业人员上岗培训执业规范”等内容。

2015年至今承办国家残联及省残联12期孤独症康复教育人员上岗培训,对全国12省50家定点机构及河南省各地市的孤独症康复教育人员进行上岗培训。

2016年获批国家级(中国残联)孤独症康复技术人员上岗培训基地。

2017年引进世界卫生组织养育者技能训练项目(CST),2名医生拥有国家级师资资格,在河南省进行引进推广。

2018年在河南省卫健委及河南省教育厅的联合主持下,与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共同成立了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合作共建 “河南省医教康融合教育实践基地”,开创了孤独症儿童医教康融合教育的先河,为孤独症儿童更好地康复训练、更系统地接受教育、更积极地融入主流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我省特殊儿童学前融合教育发展。同年,与郑州市二七区检察院合作成立河南省未成年人关爱中心,通过“医检法”相结合的模式,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一站式的心理矫治等治疗。

2019年由河南省卫健委的批示授予河南省孤独症康复质量控制中心。

2021年由河南省卫健委批准授予河南省儿童发育行为与学习医学重点实验室。

6、科室技术优势/亮点

科室设有孤独症、多动症、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学习困难、智力障碍、抽动障碍、情绪障碍、睡眠障碍、饮食障碍、身心疾病和遗尿症等专科,针对这些疾病按照业务流程标准化、服务项目标准化的诊疗流程,进行评估、诊断及综合性的干预治疗,同时针对家长、教师和相关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为更多有心理行为疾病的儿童和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患儿得到有效及时科学的诊治。

2002年科室开始在结构化的模式下运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开展对孤独症、智力障碍和言语语言发育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训练,并逐步形成了心理行为中心所特有的综合康复干预模式,集个别化训练、小组训练、集体训练、家庭干预和融合教育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形式,根据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分层次分组别选择个性化的干预目标,课程难度循序渐进,采用有循证支持的科学方法,对孤独症、智力障碍和语言发育障碍儿童开展全方位、科学、个性化综合干预训练。在全省率先构建高质量的学前融合教育、入学准备及学龄期学习困难儿童的能力提升,使孤独症、智力障碍、言语语言发育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更好融入普通教育。

目前科室采用国际通用的专业诊断评估工具,如ADOS、ADI-R、GESELL发育诊断量表、韦氏智力测验、语言发育行为里程碑评估(VB—MAPP)、儿童心理教育评核(PEP-3)、学习能力、执行功能评估、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测验等100多项心理诊断评估项目,精准评估诊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采用结构化教育(TEACCH)、回合式教学(DTT)、关键性技能干预(PRT)、社交故事、人际关系干预发展训练(RDI)、地板时光、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训练、照顾者技能训练项目(CST)、执行功能训练、沙盘游戏治疗等,针对各种儿童心理行为疾病开展精准评估诊断康复教育治疗,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儿童发育行为科是河南省诊治孤独症、语言发育障碍、学习困难、智力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等儿童发育障碍的高水平综合性临床科室。儿童发育行为科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诊断评估工具,实现对患儿的早期筛查和精准诊断,为各种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制定个性化干预训练方案,并采用国际主流的循证干预方法,系统开展对孤独症和智力障碍等儿童发育行为障碍患儿的早期干预,实施精准的康复训练治疗,取得了显著的康复训练效果,提高了河南省在儿童发育行为障碍诊断与康复干预领域的临床业务水平。

作为省级妇幼保健院的业务科室、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及河南省孤独症康复质量控制中心的挂靠单位,儿童发育行为科常年对河南省儿童发育行为专业人员进行相关专业技术培训与指导,并接受全国各地妇幼保健系统及医疗卫生、残联、民政等专业人员进修学习;系统开展儿童发育行为相关的病因学研究,积极探索预防和减少各种心理行为疾病的机理机制;建立儿童发育行为障碍防治的三级网络,对婴幼儿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做到防、治、康一体化,为促进和提高河南省儿童发育行为医学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7科室成果/创新/荣誉

科室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南省儿童发育行为与学习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儿童数字康复工程研究中心。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5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GPR139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82301695。发表论文国际期刊(SCI)50余篇,国家级及核心期刊200余篇。编写著作30余部,带教硕士研究生20余名。


查看详情>>

专家团队

Expert Team

姚梅玲

教授/主任医师,儿童发育行为科名誉主任

宋春兰

主任医师/儿童发育行为科副主任、儿童发育行为科七病区主任

杨艳艳

主治医师,病区主任

李正华

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中级)、儿童发育行为科六病区主任

王亚哲

主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儿童发育行为科三病区主任

儿童发育行为科
其他科室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