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

声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大鼠标

光标

副屏

帮助

固定

快捷方式

读屏

退出

返回
顶部

9岁脑炎后遗症女孩 康复之路 幕幕真情暖人心

发布时间:2020-12-28  发布者: 党委宣传统战部    12
分享到:

2020年11月底,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七科主任宋春兰接诊了一位“特殊”的9岁患儿童童(化名),她被诊断为脑炎后遗症伴智力障碍。在问诊和诊查过程中,宋春兰发现当叫起童童名字的时候,她竟目光呆滞、没有任何反应,像“爸爸”、“妈妈”、“爷爷”这类简单的称呼,她也无法识别,她的世界仿佛被套上了一个棉花套子……

1

3个月之前,上小学三年级的童童还是一名快乐的小学生,她成绩算不上拔尖,但她可爱懂事,有很多喜欢她的小伙伴,老师们对她也十分的关注、疼爱。突然有一天,童童高烧不止并伴有抽搐。高烧导致童童不能张口说话,而后又断断续续发生3次抽搐,当地医院的诊断结果为“脑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童童的体温逐渐稳定。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发生在了童童的身上。“康复”的童童突然不会自己吃饭、如厕、开口叫“爸爸”……这种变化让童童一家人立刻变得紧张起来。几经周折,童童和爸爸来到了郑大三附院儿童发育行为七科,找到了主任宋春兰。

2

在进行干预治疗之前,宋春兰向科室人员特别补充:“这个孩子情况特殊,大家要多多关注。”当个训老师次见到童童时,童童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目光呆滞。对于个训老师的到来,她没有任何反应。次的评估结果为,没有任何听者反应,简单地说,童童现在无法听懂别人说话。当引导童童发“a”音时,她只是长大了嘴巴,没有任何的发声,初步断定结果为,童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受到了影响。

这个评测结果,吓坏了童童爸爸。童童爸爸着急地问:“她还有希望吗?她以后还能不能说话……”他的眼神里充满着自责。

“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个训老师丹怡然说。

宋春兰主任、王晓芳护士长和各位医护人员每天都会特别关注她的康复训练效果。一周后,在持续高强度的个别化康复训练下,童童开始主动参与集体活动、跟着音乐做动作、自己上厕所、自己吃饭……更令人欣慰的是,她终于可以开口说话了!“a——”逐渐康复的童童虽然只能发出一个短促的元音,但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丹怡然仿佛也看到了希望,她耐心地引导童童慢慢开始叫“爷爷”、“爸爸”,开始认识生活物品,指认自己身体的部位和五官。童童的这种表现仿佛像是一粒冬眠的种子嗅到了春天的气息。在儿童发育行为七科老师们的教导下,童童的进步越来越大。童童生病了,爱护她的爷爷守护在她的身旁。看到陪伴自己的爷爷,童童为爷爷唱了一首歌,歌声湿润了年过六旬爷爷的眼眶。

3

童童每天只穿一件旧棉衣和单布鞋。“她来了有20来天了吧,我印象中她没换过衣服,家人看起来也都特别朴实,挺可怜的一个小姑娘。”儿童发育行为七科的一位治疗师说。虽然童童的情况越来越好,可面对治疗脑炎以及康复的费用时,童童的爸爸却再也笑不出来。经过家庭情况核查,宋春兰、王晓芳以及刘秋云发起倡导——为童童献爱心,科室全体人员积极响应,短短一夜,为童童募捐2600元。在童童出院时,科室主任宋春兰、护士长王晓芳、教学主管刘秋云把这2600元钱和募集到的冬季衣物交到了童童爸爸手里。看着这20元、50元、100元凑齐的2600元钱,让童童爸爸近乎哽咽。这天,童童要出院了,她穿着粉红色的新棉衣。个训老师问她:“你早上吃了什么?”她清楚地回答:“我早上吃了面包。”经过郑大三附院的训练、治疗,童童的状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为一个家庭带来了希望,也让从事特殊儿童干预的全体人员感到欣慰。

4

郑大三附院儿童发育行为科,主要对于孤独症、智力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多动症、抽动症儿童进行科学干预,采用国际认可的应用行为分析技术及相关疗法,在特殊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交、自理、运动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儿童发育行为七科一直秉承“以特殊儿童的发展为先”的理念,为特殊儿童的成长干预和家庭提供支持。愿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质的护理服务理念、精益求精的康复训练技能为特殊儿童撑起一片天空,帮助每位特殊儿童尽快融入社会。







文:儿童发育行为七科  王晓芳   丹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