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

声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大鼠标

光标

副屏

帮助

固定

快捷方式

读屏

退出

返回
顶部

脑洞大开之小儿消化道异物

发布时间:2024-09-20  发布者: 健康教育科    7
分享到:

我们之前给家长朋友们科普讲解了小儿呼吸道异物的CT和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各种各样的异物,并且可能致命。消化道异物主要是小儿吞咽异物之后停留在口咽部、食道及胃肠道等处,可能没有呼吸道异物那么凶险,危及生命的情况相对少见,但也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比如磁力珠。一些家长朋友对消化道异物可能有所了解,但不一定深刻全面,也没有足够重视。我们就通过影像阅片的方式让大家了解形状各异的种种小儿消化道异物,有的消化道异物着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超过我们的认知。

消化道异物儿童消化道异物是指儿童误吞了不能被消化且未及时排出而滞留在消化道的各种物体,文献中已报道的有硬币、果核、碎骨、电池、磁性异物、玩具、指甲、乳牙、笔头、塑料笔帽、电动牙刷头、大头针、戒指、图钉、螺丝钉、别针、纽扣、毛发等等。根据其形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圆钝型异物如硬币,钢珠,螺丝帽,电池,棋子等圆形或者边缘比较平钝、光滑的物体,扁平状或球型。尖锐型异物如针状,钉状或者钩状物体,还有不规则型异物如女性的金属饰品发卡,生活用品如温度计中的水银等。其中形状不规则或者尖锐异物、纽扣电池、多枚磁性异物或单枚磁性异物合并金属异物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危险性较大。

经搜集我们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最近7年间的图像存储系统的X线报告,查找可疑小儿消化道异物的病例541例,即家长发现家中某些东西不见了,但未直接看见或不确定孩子是否吞咽异物。通过X线拍片检查确认存在消化道异物病例共338例,阳性病例约62.5%。338例消化道异物中硬币183例,磁力珠15例,电池20例,水银22例,磁铁3例,钢针7例,钢珠10例,钉类14例,围棋子7例,其他个别如发卡,手链,钥匙,戒指,果核,易拉罐环,子弹头,纽扣,拉链等少数。发生消化道异物的小儿年龄最小的3个月,最大的6岁。23例在1岁以内,且多数在6个月到1岁之间;1岁74例,2岁94例,3岁77例,4岁43例,5岁24例,6岁3例。由此可以看出小儿发生消化道异物的年龄大多数在1~5岁之间,当然1岁以下甚至3个月的小婴儿也可以发生,这需要家长朋友们特别注意。

然后我们通过一组一组图片来看一看各种类型的小儿消化道异物,请家长朋友们睁大眼睛,不要眨眼。首先来看一组圆钝型异物。







圆钝型异物形态规则,边缘比较光滑,短时间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较大的异物可能会卡在消化道生理性狭窄的部位,如口咽部,食道或胃窦幽门部等引起不适或者机械性梗阻,需要请专业医生借助专用器械取出。较小的异物一般情况下容易通过消化道自然排泄出来,家长朋友们无需过多担心和焦虑,根据孩子的大便习惯,观察确认异物排出即可。但纽扣电池存在腐蚀性化学成分,会对存留部位造成腐蚀伤,不同时间吞咽多个磁力珠会因其磁力相互吸引对肠道进行挤压造成肠道缺血坏死,最好能及时发现,尽早取出,减少伤害。

下面来看一组尖锐型消化道异物,下图。






尖锐型异物在进入消化道时或进入后随其蠕动容易划伤或刺伤,甚至刺穿消化道,引起消化道出血或穿孔,后者会导致腹膜炎,因此需尽早发现,及时救治。
最后是一组不规则形异物,主要为一些女性佩戴的饰品,衣物装饰和生活中用的小工具,具体请看下图。









看完这一组一组的消化道异物图片,家长朋友们是不是惊叹于小朋友的“吞物能力”,有没有一种“身边处处藏着危险”的惊悚的感觉。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预防孩子吞咽异物吧。
消化道异物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预防的。稍大的儿童作为误吞异物的当事人,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至关重要。部分儿童会将笔帽、橡皮、小玩具等物品随意放入口中,家长应对其进行教导,一方面可以避免异物误吞,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或幼儿,家长要妥善放置各种小物件(包括玩具和非玩具),诸如将硬币、纽扣电池等放到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以避免其玩耍此类小物件。现有临床研究表明,儿童误吞的异物中玩具占有一定的比例,为避免儿童误吞玩具,应避免儿童在无看护情况下接触存在误吞可能性的各种玩具,比如“巴克球”类磁性玩具、高亲水性树脂球等,在给儿童选择玩具时尽量选择体积较大、不可拆解成小块及无锐角、无磁性的玩具。同时,在着装方面也需注意,不要给儿童穿戴容易抓下来的饰物(如发卡和吊坠等),在穿衣前检查纽扣是否松动,不在儿童的衣服上使用别针等,以避免儿童误吞此类物品。女性家长在平时也需要管理好佩戴的饰品,暂时不带的小物件及时的收纳起来。此外,在误吞异物的儿童中,部分儿童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脑性瘫痪、精神运动发育落后、精神心理疾病、智力障碍和异食癖等,这些患儿更易发生异物误吞,且存在反复摄入的可能,同时其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高于无基础疾病的患儿。因此建议对于这些特殊人群应注意看管和看护,同时对精神障碍儿童给予早期心理疏导和干预,以有效预防儿童误吞异物。


参考文献:指南·标准·共识 │中国儿童消化道异物管理指南(患者与公众版,202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2 Vol.37(6):401-414。


文图:医学影像科 赵俊锋

审稿:陆林
编辑:戎柏奕
责编:刘芙蓉
审核:鲁美苏
医院地址:郑州市康复前街7号
母婴服务热线:0371-66903131
投稿反馈邮箱:zdsfyjkjy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