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

声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大鼠标

光标

副屏

帮助

固定

快捷方式

读屏

退出

返回
顶部

小小磁力珠,孩子很无辜

发布时间:2024-06-07  发布者: 健康教育科    42
分享到:

磁力珠的诱惑与危害

一天晚上,我们影像科值班医生接诊了一位小患者,看到家长慌乱的表情,医生一边进行检查前准备,一边询问起孩子情况。原来3岁的“可可”在妈妈做饭、自己玩耍的间隙在客厅角落里发现了哥哥好玩的玩具,这种玩具小巧、颜色亮丽,一下子就引起了“可可”的好奇心,拿在手里摸摸转转,又放地上摆弄着玩,然后又放进嘴里用牙齿和舌头感受这新奇玩意。“可可”妈妈发现孩子神情不对,一会儿童童就哭了起来,哭着说肚子痛。腹部X片显示“可可”左腹部8粒高密度金属珠,排成一串。外科医生建议手术取出,家长仍报一丝希望珠子会慢慢排出来,复查拍片未发现珠子所在位置有任何变化,经患儿家长同意后我们儿外科医生采用微创腹腔镜手术将珠子取出,术中发现“可可”被珠子吸在一起的小肠已出现多处坏死溃疡、穿孔,不得不切除相应节段小肠。

【科普时间】磁力珠又叫做磁力巴克球,是一种直径约五毫米,具有很强的磁性,可以相互吸引排列,组成各种不同的形状的彩色小球珠。磁力珠小巧精致,闪闪发亮,有的五颜六色就像糖果,很容易吸引孩子好奇的目光。可以被制作成各种各样的摆拼玩具,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尤其男孩子更是喜欢这类玩具。

 

很多孩子对这种神奇的玩具爱不释手,对这种具有强磁吸力、会“魔法”的珠子产生浓厚的兴趣,网上有实验人员在两颗磁力珠中间放了八十张A4纸,依旧可以吸在一起,可见其吸力强劲。

小朋友在口欲期的时候,看见什么都要放嘴里感受一下,磁力珠的外观很像糖豆并且体积比较小,也常常会发生儿童误食的情况,很多小朋友因此遭受不必要的痛苦。误食的磁力珠进入身体的胃肠道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误食单个磁力珠一般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磁力珠比较小、边缘光滑,容易从人体胃肠道随食物残渣自然排出。误食两颗及以上,珠子就会互相吸引摩擦,相互吸附,很难排出来。

如果间断多次误食磁力珠,不同时间进入肠道的磁力珠会在肠道中不同位置迅速吸附在一起,其磁吸力非常强,积聚的磁力珠将本来相互之间存在间隙、规律排列的肠管壁紧紧挤压到某个位置,会影响肠壁血运通畅,引起患儿腹痛,继而导致肠壁溃疡坏死、甚至穿孔,严重的甚至造成肠梗阻、腹膜炎。

由于小肠本身比较长、走行迂曲,且受磁力珠的吸附异常积聚成团,普通腹部X线和CT检查只能确认磁力珠的数量和大概位置,而无法做出精确的定位和普通消化道异物相比,磁力珠取出难度较大。一旦出现误食磁力珠的情况,往往只能通过外科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把肠子切开,一个个的取出来,同时也要切除坏死的肠管。

所以家长为孩子购买玩具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了解玩具是否存在潜在危害,判断这款玩具是否适合该年龄段的孩子。如发现孩子可能误吞磁力球,请温和耐心地询问孩子吞服情况,是否存在腹部不适症状。当发现孩子有腹痛、腹胀等症状,请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消化内科或儿外科等相关科室就诊和治疗。

除此之外呢,市面上的磁力珠质量不一,部分磁力珠比较劣质,表面的颜色多为涂染制成,如果部分儿童对磁力珠涂染材料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就可能导致儿童在玩耍磁力珠时出现瘙痒、红斑、风团、皮疹等过敏反应。

因此,我们呼吁广大家长朋友在选择玩具时,一定要注意玩具的安全性,尽量避免6岁以下儿童组装磁力玩具,对14岁以下儿童玩磁力玩具时要尽到监管义务,对年长儿童做好警示宣教。如果真的要给孩子买,还请家长多点耐心陪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玩,您放心,孩子也安全。


图:医学影像科 赵俊锋

审稿:陆林

编辑:陈劼明

责编:刘芙蓉

审核:鲁美苏
医院地址:郑州市康复前街7号
母婴服务热线:0371-66903131
投稿反馈邮箱:zdsfyjkjyk@126.com